軍工記憶三線風雲觀后感(一)
劉文遠
前幾天中央電視台記錄頻道播出了《軍工記憶——三線風雲》,片中再現了半個世紀前成千上萬人響應國家號召支援三線建設的這一壯舉。整個記錄片我並沒有看全,但其中關於111廠支援三線建設的那一集是認認真真看了,因為那是我們111廠歷史中重要一頁,也正因為那一期間我們包建援建全國11個大中型軍工廠、輸送各類人員1.5萬人、設備千餘台,才留下了"母雞廠""航空航天動力裝置搖籃""航天傳統精神發源地之一"等美譽。
在片子的採訪中,看到了趙清連和左孚兩位老人關於包建成都420廠時的回憶,言語不多,但從"廠里撥出60%的人和家當"以及"前一天晚上還是一片草地,第二天一早就平地起了四層樓"這樣簡單的描述中,可以想象當時廠里是怎樣的一片場景,那些奔赴三線的幹部職工又是怎樣的不容易。
50多年後的今天,回看老一輩航天人、新光人的艱辛付出,真的很敬佩,他們在國家需要時,能夠堅決響應號召,毅然決然執行,無條件支援三線,不禁讓人由衷讚歎。
當前,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都在學、都在做,在第一階段學習研討中,各支部還圍繞集團公司高紅衛董事長提出的"一事當前,是先為黨、國家、企業、群眾的利益考慮,還是先為自己的利益考慮"進行了交流研討。看了《軍工記憶——三線風雲》,突然覺得,支援三線建設這一行動給出了非常好的參考答案。當時,為了實現國家戰略調整,幾百萬人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號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奔赴大西南、大西北,建起了一個個科研基地和軍工廠,完成了三線建設。從國家層面來講,這是一次驚天壯舉,而對每一個奔赴三線的人來說,都是一次人生的抉擇與考驗,他們為此付出了艱辛、血汗,甚至是生命。
再回到高董事長提出的"一事當前"這個思考題,其實就是要求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入黨時的誓言,認真履行《黨章》中明確規定的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在遇有個人利益與黨、國家、企業、群眾利益的處理時,要以黨、國家、企業、群眾利益為先。只有做到這一點,才稱得上合格的黨員。
現如今,國家實力強盛了,企業效益提升了,職工生活條件改善了,工作中的吃苦,再怎麼苦,也不會如三線建設的前輩們辛苦。但作為航天人,特別是黨員,必須繼承和發揚航天傳統精神,牢記"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的使命和"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做到始終以黨、國家、企業和群眾利益為先,對黨的大政方針政策加強學習、正確理解,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判斷,在企業在轉型升級、二次創業過程中,服從組織安排、支持和執行各項決策,對待管理考核、績效分配少計較局部和個人利益得失,永遠以先完成好責任令、責任書和各項工作任務為先,做"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以創新者為榮"核心價值理念的實踐典範。只有時時、事事、處處把黨、國家、企業、群眾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的前面,經受住持久的考驗,才是真正合格的黨員。
軍工記憶三線風雲觀后感(二)
責任比現實更重要 站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文 | 楊錚
七八月的重慶,熱得一塌糊塗,樹上知了叫個不停,大家都想葛優同款沙發,空調屋裡北京躺,真是個媳婦走丟了都沒人去找的天。
每天早上七點多太陽就火辣辣地照耀大地,彷彿要把一切融化。而我要頂着烈日,七點半準時在北碚火車站坐上通勤火車,從北碚到團結村,再轉公交車到西永。
下載了最近熱播的《軍工記憶—三線風雲》視頻,剛好在火車上可以看完一集。躺在沒有空調的綠皮車廂座位上,窗戶開到最大,吹進來的卻是熱烘烘的風。聽着車輪和鐵軌撞擊的聲音,看着視頻,時光彷彿回到了"三線"建設時期。
1996年,一部同樣講述三線建設的記錄片《熱血豐碑》熱播,在那個沒有網絡的年代,"三線建設"這個詞就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里。
重慶北碚,我的家。山清水秀,歷史悠久,也是一個三線重鎮,著名的三線企業四川儀錶總廠和下屬數十個單位分佈在北碚三聖鎮到澄江鎮的幾十公里國道兩旁。還有總參6905廠和兵裝集團308廠也坐落於此。
與三線建設的不解之緣,更源於我的家庭。母親所在的單位,70年代就參加了三線廠長壽四川維尼綸廠建設,八十年代參加國營204廠建設,九十年代參加國營308廠建設。
1997年職高畢業后,我也分到了位於合川山溝裡面的三線火炮工廠當工人,最愛的事情就是去靶場旁邊大山頂上坐着看打靶驗收。那時的交通條件差,去趟廠里得先坐公交,再坐輪渡,再坐中巴,耗時三小時才能到達。過了半年,火炮廠搬去了成都,山溝也恢復了寧靜。同年年底,我又去了四川儀錶總廠下屬的流量儀錶分公司,做起了軍用流量儀錶。
隨着時間的推移,2004年底,來到了同為三線單位的電子26所,跟隨賴恆榮師傅學習。賴師傅是老一輩"三線人",身上有一種不怕苦、頑強拼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如今,從永川到南坪,再從南坪到西永,見證了公司兩次搬遷,對於他來說,在一線堅守到退休,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電子軍工人獨有的情懷。
許久沒有去南坪了,很想去那個戰鬥了十年的小院子,看看那個充滿三線工程味道的小圓門,再去看看那面爬滿爬山虎的牆……
……
"團結村到了啊,都下車了。"列車長的一句話把我拉回現實。望着車窗外白洋洋的太陽,想着那幾百米毫無遮擋的路,我真的很想休假。但是我明白,責任比現實更重要,作為新一代的電子軍工人,我會站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