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事略述
如今,雖然置身城鎮,卻老感覺沒什麼事能引起我的興趣。不知何故,倒是過去鄉村那些事常令我掛懷,令我回味咀嚼。
串門嘮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村裡人家基本沒電視,閑暇余串門嘮嗑就成了他們生活中一件極隨便的事。想起了把家門一丟便到了別家,根本用不着什麼防盜,盡可跟沒事似的張家長李家短的胡扯,盡可把村裡村外的事講來,講者有聲有色,聽者有滋有味,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喜和樂。串門嘮嗑是村裡人之間互相交流的一種方式,也是他們相處的一種常態。彼此間好像有說不完的話,有好多的秘密需要告訴他人。那心靈與心靈之間從不設防,總是以真誠示人以真誠待人。通過串門嘮嗑,村人們相處得其樂融融。
鋤地
夏天,由於午時炎熱,村人們爭朝夕、趕上下午鋤地的幹勁兒着實令人肅然起敬。他們打幾個來回,一片地就鋤完了,在我們看似簡單的事,實際上做起來挺難。鋤地,握大鋤的雙手要用力均勻,每一鋤下去都要拉通,鋤鋤相連,方可把地鋤平。鋤地,左腿左手在前,右腿右手在後,那叫左前勢。反之叫右前勢。兩種姿勢交換使用,方算成手了。新手鋤地,往往只顧着記要領,不小心就把莊稼苗鋤沒了,這個時候,非得師傅連學帶教幾次才能“改邪歸正”。循規蹈矩,當你慢慢領悟到鋤地的目的是疏鬆土,是往莊稼苗根部壘土,這說明你才學會了鋤地。鋤地不僅能鍛煉人的身體,也能磨練人的意志。
起山藥
起山藥是農村秋忙臨近尾聲的勞作。起山藥需要較多的人手,有的村人忙不過來,別家的人過去幫忙,完了你再幫人家的忙,在村裡那叫播工。犁花翻開地壟,人們撿山藥、堆山藥。完了再裝袋子,往回拉山藥。你想,滿地的山藥,一個個的撿得花費多少時間付出多少辛勞。那會兒,好吃的少,起山藥時人們中午不回家。於是燒山藥便成了人們勞作中充饑的主要食物。燒山藥前,一般由小孩們滿山頭拾柴禾、撿牛馬糞,等準備好材料,大人過來點火、壘火堆。之後,小孩們就成了照看火堆的主人,繼續往上加材料,直至火堆夠大、夠紅,叫聲大人扒開火,將三四十個山藥放進去,堆好火,再燒。過兩三個小時山藥熟了,大人、小孩們圍坐在一起共同分享這頓“野餐”,香極了。起山藥讓人感到勞作着快樂着。
打穀場上
秋收了,村人們將葫麻、穀子、莜麥等相繼拉上打穀場,幾傢伙用一個打穀場,新鮮又熱鬧。
一般情況下,各家的作物剛拉上打穀場,都垛成了垛。一垛垛好似一個個隱身營地,成了小夥伴們捉迷藏的理想之所。每每大人不在或黃昏時分,遊戲便開始了。小夥伴們這兒掏個窟窿,那兒扒拉開作物作掩護,一會兒跑上垛頂,一會兒鑽進垛底不出來,真是越迷越藏,越玩越開懷,直至被大人們發現,遊戲方告一段落。
碾場,將作物攤開,一家曬完碾一家。之後,將打下來的穀物、豆類等揚起,借風力吹掉殼和塵土。最令人難忘的是脫莜麥。脫穀機一開,幾家人合夥幫一家,搬捆的、解捆的、填麥子的、挑秸稈的,那個戰天鬥地的熱火場面,真讓人不得不感慨團結是鋼、團結是力,團隊的合作精神是強大的、無往而不勝的。
殺年豬
村裡人也並非只知幹活,不講究吃喝。冬天大雪小雪殺年豬就是他們享福的例證。早上,屠家、幫忙殺豬的鄉親們應邀來到主人家,先由一個力氣大的人抓住豬尾巴,用力向上提,使豬的兩條後腿離地,然後三四個人上去抓住豬的前後腿,把豬抬在案台上,屠家一刀下去,豬血流如注,未久血盡豬也喪命了。接着,屠家從豬的後腿劃開一點皮,用氣筒往裡打氣,等豬全身鼓起來,就把豬抬到退豬台上,用開水澆、刨子退,去毛后把豬掛起來,由屠家開豬肚清理內臟,隨之把豬一分為二,這樣殺豬完成。下午兩三點,親戚好友坐滿主人家,吃糕、吃豬肉、喝燒酒,興緻所致男人們還劃上兩拳。小孩們則把豬水泡(豬膀胱)當作氣球、皮球甚至足球大玩特玩一番。殺年豬有意的成了村中大人們的聚餐會,無意中成了小孩們的開心會,難怪村裡人期盼它。
娶媳婦
娶媳婦是村裡的喜事,它使平日里寂靜的村莊一下子熱鬧起來。辦事業的東家從本村或鄰村請來大師傅掌勺,跑腿的人張羅宴席用具。鞭炮聲響新人來到,圍觀耍笑的人們堵在家門口不讓新媳婦進門,你出一個節目,他來個難題,依次讓新人做動作,動作越親密,人們越喝彩。婚宴開前,新人們要拜男方父母、拜介紹人。宴席間,敬親戚喜酒,認大小。敬平輩、朋友們的喜酒時,意味着耍笑才掀起了高潮。據說,婚事中長幼輩三天不分大小,盡可耍笑,即便親友們耍的再過火,新人們也不準煩惱。婚事完畢,短時間內,新媳婦便成了村裡人觀看的對象、議論的熱點,彷彿這喜事里也有他們的一份,總想拿來與人分享。
看鼓匠
白事對於村裡人來說是件大事。別的不說,單是那看鼓匠就夠人們上心的。主家何時按鼓、何時出殯,沒多久村裡村外傳遍了。屆時,人們像趕集似的,三個一群,五個一夥,來到主家門外,鼓匠隊出場,嗩吶聲響起,人們圍成半環形,藉著火把光,說說笑笑,指指點點。每到村中十字路口,面對人們提出的一個個高大難節目,鼓匠手們毫不畏懼,一次又一次拿出看家本領,將嗩吶頭一會兒摘掉,一會兒按上,一會兒單吹嗩吶嘴,一會兒又放在嘴裡吹,俄而有的鼓匠還將觀眾的帽子拿下來玩耍。但不管怎樣,來來回回嗩吶聲不僅不間斷,且時長時短,時快時慢,時高時低,喝彩聲一片之時便是看鼓匠高潮之時。
那會兒看鼓匠,不知是表演的好看的人多,還是人們文化生活匱乏,把看鼓匠當成看西洋鏡了。
打撲克
冬閑,村人的娛樂節目主要是打撲克。或定點或輪流轉,反正家家熱烈歡迎。打撲克的形式不外乎三三組六人一攤,三二組五人一夥。“牌逢對手將遇良才”,有記牌、切牌等待機會的,有縱觀全局該出手時就出手的,雙方你來我往打得互不相讓。不管怎樣,最後不是顧此失彼,就是挺而走險,總有輸贏之分。輸的想贏,贏的想再贏,往往輸者不甘,贏者奉陪,甚而燈下夜戰。只要有玩的就有看的,中國的看客一向愛湊熱鬧愛將他人之樂當作己樂。
少時,我在老家看打撲克的,從未見過他們回家吃飯,不知是他們玩得過火了,還是早上只吃一頓飯?這種不顧吃睡,只顧快活地玩耍,在那年月竟成了村裡最時髦的遊戲。
過大年
過大年是村裡人最隆重的節日。農曆臘八過後,年就拉開了帷幕,各家宰羊殺豬,最起碼也得殺幾隻雞。豬羊肉村人一般吃半個賣半個,然後用賣肉錢再置辦鞭炮、畫、紅紙、黑棗、糖塊、新衣服等。餘下的蒸饅頭、炸麻花、壓粉條、炒瓜子等準備年貨活動大都在家裡進行。除夕夜,酒席擺上,全家圍坐一起吃團圓飯,拉家常。午夜零時,天地間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聲聲入耳,天空被星星點點的火光照亮,空氣里瀰漫著火藥味,久久不散。人們沉浸在紅火熱鬧的氣氛中。接下來,便是熬夜,孩子們進進出出,玩玩打打,大人們打撲克,好不熱鬧紅火。初一早上,小輩們要給長輩們磕頭拜年,長輩們要給孩子壓歲錢。男孩子買小鞭炮全靠它,女孩子把它存起來買個花兒呀什麼的。正月十三到十五,村裡自發組織的秧歌隊、高蹺隊給村裡有威望、較富裕的的人家拜年,所到之處,柴門犬吠,各家紛紛出門張望,漸漸的大人小孩一圍一夥......
現在,儘管時代不同了,但村事大體上綿延了下來。村事體現的是一種和諧、一種鄰里、村人之間的友好,一種純樸的鄉風、民風,我留念這種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