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人們在生活中有了需要幫助才能解決的事情,便會向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團體或是個人發出請求。而那些負責任的團體或是個人也會據此作出相關的回應。
雖然已經有了明確的請求,但同時也需要對這些請求作出必要的判斷。依照舊例能夠辦到的自然會依例去辦,而對於那些承辦起來確有困難或是短期內難以辦好的事情,則會由於種種原因可能會有些緩慢而需要多耗費一些時間。因此前來有所請求的人們需要耐心地等待事情的結果,大可不必為此事的進度而大傷腦筋。
與其它的生物類似,人也是在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中成長並逐漸形成群體優勢從而擁有強大功能的物種。而無論人們是出於何種意圖的考慮,也無論人們的活動是如何的謹慎小心,人們的所作所為也必然會引起自然環境的回應。近年來對於碳資源的大規模的開採和使用,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範圍和強度。那些沒有被回收利用的二氧化碳與釋放出的甲烷形成了保溫層,使地球的表面溫度升高冰層融化。由於極地冰層的融化又致使海水的溫度持續上升,最終與從熱帶海區而來的暖流的溫度和密度相近,所以由自然形成的洋流進行的冷暖交換過程便難以再次重複進行。海水受熱后產生的大量水蒸氣與不時出現的由極地而來的冷空氣交互作用,就形成了如今北半球的人們所看到的暴風雪鋪天蓋地而來的情景。而在南半球的一些地方,則由於多餘的熱量無法向周圍傳遞,而遇到了當地少見的酷暑高溫。由於太陽活動的周期性變化,以及自然環境本身的自發調節作用受到了人為的影響,所以災害性天氣現象的頻繁出現,就成了自然而然會發生的事情。
同其它的事物一樣,氣候的冷暖變化也自會有其內在的規律。在以前連續氣溫很低取暖條件也不是很好的年份,有人覺得冷些可能還會相對延長人的自然壽命。而在經歷了幾個暖冬之後再遇到連續降溫的天氣,就會覺得冷得出奇而難以適應。這或許與人們希望四季溫和的心態有很大的關聯。然而無論遇到了怎樣的氣候環境,也要考慮到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的切身需要,通過慈善救助,讓他們的衣食住行都能有所保障,避免季節性疾病的大規模流行,避免在低溫環境中有凍死人的事情發生。
面對聞所未聞的極端天氣,處於逆境中的人們自然會想到用祈禱的方式來設法平息造物的憤怒。然而氣候變化不僅要受到太陽活動周期的控制,也與人的活動密切相關。目前事情的關鍵在於能否減少人類自身活動對於氣候所造成的影響。所以在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之前,即便是長時間的祈禱也顯然不會產生多大的作用。
從長遠的考慮出發,減少對於資源的消耗,讓低碳生活成為人們的習慣,讓周圍環境更為自然更加宜人,將有助於提高生活的質量。對於能夠既讓人們提高了生活的質量,又能夠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那些意見和建議,也應當給予善意的回應。即便是自己沒有得到更多的眷顧,也要讓子孫後代們能夠更好的生存。
在環境已經出現了變化的情況下,不能只是採取消極的態度聽之任之,而是要尋求適當的方式進行治理。在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找出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比如通過減少甲烷等溫室氣體的生成和排放,改用其它的能源,或是採用低排放的動力裝置,來減緩局部地方的產熱過多的現象,改善氣流的循環狀況,讓環境溫度恢復到正常的水平。對於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人們已經在許多場合中達成了共識,而共同目標的實現還需要依靠人們的一致努力和有效的行動。
在災害性天氣現象頻繁出現,人員和財產損失也在持續增加的時候,人們有理由作出長遠的考慮並付諸於行動,以此來作為對改善環境和保護地球家園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