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抒情散文>嘯月吟情悟禪心

嘯月吟情悟禪心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淡月疏影,西窗案、掩卷自省;

  久倚危欄,庭院風、落英凋殘!

  朦朧夜色中的飄絮,蘸着一抹月華輕舞,拂拭眾生的萬丈紅塵;茫茫天穹里的繁星,引燃一盞心燈通明,照亮夏夜的清涼世界。

  焚檀香,聞佛樂,季節無常,人生無常,何妨聆聽梵音覓得明心見性一二。閱金經,驅心魔,眉頭下得,心頭下得,但求苦樂年華悟得般若人生些許。

  散落的輕狂歲月皆歸塵土,褪卻春裳袒露心靈的浮躁於入夏時,便重拾每年專屬此季的心情,調整一種不同與其他季節的心境,只為了置身不惹塵埃的凈壇蓮台,去領略佛門禪語妙義的智慧。低沉柔和的佛音梵唱繚繞在耳旁心間,肅正虔誠的心,投放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之中,反省着生命中荒廢的蒼白和膚淺。

  靜夜思之,當察覺人生的漏洞暴露無遺時,惟願汲取佛門的般若智慧賜予的加持力,來修補搏浪於苦海無邊的孤舟瘡孔。世人都說江海行舟無非“名”、“利”二舟,竊以為還有第三條“情”舟航行於苦海江湖。縱觀多少風流人物,竭力想勘破此等人間繁華了卻塵緣,帝王將相有之,草莽英雄有之,才子佳人有之,凡夫俗子更是比比皆是。梁武帝捨棄天下江山一心禮佛;魯智深一生殺戮無數,卻在生擒方臘后,“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徹悟於死前一念間;清世祖福臨,痛心愛妃董鄂氏早死,雖出家受阻未成,心卻早已皈依佛祖座下;昔日影壇玉女王祖賢剎那間頓悟,選擇與青燈古佛相伴餘生。種種皆是看穿了世間“名”、“利”、“情”的外相,尋求慈悲祥和的佛性,澆灌恬靜的心境里那朵智慧之蓮。

  少年時代閱讀金庸先生名作《天龍八部》時,只愛不釋手書中的精彩情節,羨慕於莫測高深的奇門武學,嗜血於刀光劍影的快意恩仇,傾心於劍客俠女的浪漫愛情,孰不知忽略了此書中最精妙務實的片段,即是少林寺掃地老僧消除“北喬峰、南慕容”父親內心魔障的慈悲佛理。兩人偷練少林絕學,由此戾氣越盛從而墜入魔道,屢屢忽視高僧煞費苦心放置在武功秘笈旁的各部佛經,不知以慈悲佛法調和化解。

  如今細細品來,這章節雖是杜撰,卻暗含禪宗佛理的精義,也正是印證了芸芸眾生胸中的心靈魔障。每個人的人生階段,總要經受喜怒哀樂等諸般心魔的挾持,每每在研習這些生活秘笈時,不正是也像這兩位梟雄一樣視佛法心經於不顧嗎?當遭遇濁世苦海惡浪幾度拍擊時,要麼悲憤欲絕,要麼惱羞成怒,頓起暴戾心魔,妄起嗔念而漸入魔道,任由衝動的魔鬼在心田上肆意踐踏,枯竭了心田一隅的青蓮慧根,荒蕪了自身修養與修行的精進,使自己只能得到一個妖魔化的生活。此時則需要獅子吼和當頭棒喝的佛門神通,來喝醒睡蓮的綻放,來敲打愚昧暴戾的習性。拆除心靈的封界,讓佛理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去,時刻研讀參悟驅逐內心的魔性,還自己一個靈台空明的本我!

  塵世間三千煩惱絲,糾結了太多放不下的執著。人生明鏡非台,虛空本無一物,鏡花之嬌艷,水月之圓缺,皆為眼中幻相虛景。季節枯榮輪迴,拋卻狹隘情懷,法眼明見實相,榮任其榮,枯由其枯,心“不動”之境界則自顯矣!“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心境平和,求法於佛,驅散心中無明執著的業障,斬斷修行途中的愚昧荊棘,守護心靈的那片桃花源地,淡泊開悟不可言傳的禪意,方能“置一切憂喜於心外者,得大自在!”方可感悟“吃茶去”這句生活禪帶給心神的空明與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