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好些年沒有這麼早奔忙於凌晨的蔬菜批發市場了,三口袋青豆是我今早要去完成的交易。
踩着那輛熟悉又老舊的三輪車,吱嘎吱嘎的在燈火輝煌的馬路上享受着初夏夜風的清涼。心情還算不錯,這三袋子豆子也還不算太重,只是聽說市場換了地方,原因是承包市場的人亂收費,菜價好的時候一車菜要強行收取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費用。記得曾經都只收賣菜的費,現在連買菜的都不放過,進入市場的商販都得“隨行就市”按比例或者承包人的心情繳納“規費”。還好,今天要去的市場目前是不收費的,可以免遭“雞腳桿上刮油”的痛楚。不然我這三袋豆子少說也得相當於白送人七八斤了。這不由讓我想起《賣炭翁》,伐薪燒炭了......
新市場還算不難找,燈火通明的簡陋場地還沒有來得及打成水泥地面已經被來往交易於此的商販們踏得嚴實又平整。找個靠近大門的地方把車頓下,拿下一口袋豆子打開置於車前,順手將面上幾個略黃和較癟的豆子選掉,便開始等待今天的交易。
一般節假日期間的菜是不太好銷的。因為學校和單位會放假,城裡的人 會外出,買菜的人就會相對少些,所以菜販們也不會大量的採購,價格也收影響。此時市場內聚集的多半是賣菜的,各自守着自己的攤位,或者相互交頭接耳談吐些無關痛癢的事情,或者張望着預約的買主。一些精神抖擻,估計是這幾天其菜價不錯,一些哈欠連天也許是連續勞累加之其菜價乏力吧。菜農其實是最辛苦的,白天要忙於耕作和收集整理蔬菜,凌晨又要奔走於各批發點,遇到疲軟滯銷的行情就會熬到天亮,甚至還得帶回去。這種事情曾經也遇到過,一次賣韭菜的時候。
趁着買菜的還少,還得去整個市場 逛上一圈。主要是看看賣同類蔬菜的人有多少,這對討價還價有着決定性的作用。這是母親交給我的經驗。再則就是打聽一下這兩天的豆子行情,畢竟很久沒有賣菜了,算是與市場脫節了。
夏季是蔬菜最豐富的季節。即便如此,菜農們還是想盡各種辦法讓自己的菜要更具“賣相”。精心設計的捆紮辦法,方便實用的筐籮器具,力所能及的要使自己的菜與眾不同,以博得買主的認可。清秀可人的空心菜,色澤紅潤的西紅柿,紫氣襲人的茄子,寧人生愛的大甜椒......一筐水靈靈的寒菜被買主每一把都狠狠的甩過了水,還是顯得那麼爽朗;那幾筐綠油油的又疊放的整整齊齊的玩意兒鬧半天是紅苕葉子,農村人一般是不用來做菜的,這幾年卻在市場上相當走俏.......
逛回自己的位置,市場上打電筒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電筒是他們的法寶,利用它可以竭力找出你蔬菜上的種種瑕疵,以便削你的價格,霎時間 市場里沸騰了。掐,捏,揉,看,甩......菜販們各使其招。
一胖胖的中年婦女走到面前,看了眼豆子往裡走了;瘦小的男子拿着電筒照着,在裡面翻刨着:“癟的多哦!,咋賣?”不想和這樣的人啰嗦:“兩元,不少!”他看着我說昨天才買的一塊六一斤。我說我昨天賣的二塊二,見我這麼頂,瘦男子扭頭走了。後來幾個也不過如此,說長道短,總是不願意出手。買賣之間就在兩三毛之間徘徊。母親曾經說,缺菜的時候,菜販們會把你當親戚一樣,很少還價甚至出門相迎或者提前預約,菜不好走的時候踏你的價錢不說還讓你覺得欠他人情似的給你更廉價的買入。也許這就是買與賣之間的矛盾統一吧。公平合理只在心間,永遠缺乏量化的標準。
用於照明的燈光烤在身上也是煩熱的,引來不少飛蛾與蠅蟲,偶爾還有幾隻會落在身上及不舒服。
一五十多歲的發福男子走到面前,用手抓了一把豆子看了看遍開始問價。回答還是兩元。“三口袋全要,一塊七!“男子的答覆猶如他花白的平頭一樣利落乾脆。
”一塊八,全部給你!“稍作猶豫我如此回答。
”老幺,把秤給我搬過來!"男子吆喝着對面賣四季豆的人也不多說話了。
就在稱量之間,先前幾個問價的都擁了過來,他們在裡面旋了一圈估計也沒有心儀的價格和心儀的豆子吧。瘦小男子又問還有嗎?我說沒有了。他對發福男子說:“讓20斤給我嘛,買成好多錢一斤?“
” 兩元!“我搶在男子之前回答。
發福男子看了我一眼,再看了一下瘦小男子說:”那就把那小口袋裡的給他稱20斤嘛!秤完給我放到外面車上跟你結賬!“
蠅蟲飛鵝依舊纏繞着燈光,跨出市場的晚風更加清爽,嘎吱嘎吱的聲音又開始在凌晨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