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遠遊,都是一次修行。每次修行,都是對生命的歷練。沿途的山水風光,人文歷史,讓你驚嘆自然神奇偉大,歷史悠遠厚重。感慨人生苦短,來世不易,對待生命唯有珍惜。
這次我們邂逅的是宜君玉華宮,它位於銅川西北郊,是西部唯一皇家避暑行宮,一千三百多年前,唐高祖李淵即位,北部突厥力量強大,經常沿北方幹道或“直道” 入侵,有時又從子午嶺兩側的經、洛河谷進犯,穿過唐雍州宜君,沿石泉河、沮河西南下,直逼京師。為解除突厥的威脅,高祖就於武德七年在“直道” 與“ 幹道”中間的玉華山,修築了前哨陣所“仁智宮”。並先後四次到仁智宮處理國家大事,一度成為高宗的離宮。 “ 貞觀之治” 時,仁智宮已無任何軍事價值,唐太宗念是其父主要活動場所,加之依山臨澗,環境幽美,氣候宜人,是天然的避暑、休養、狩獵勝地。於是,在宜君的鳳凰谷,以仁智宮為主體修建玉華宮。宮殿高大華麗,太宗常避暑於此,有“夏有寒泉,地無大暑”之美稱。政局多變,興衰無常。“安史之亂”兵連禍結,,國家衰微,往日繁華避暑勝地已殘缺破敗,荒涼寂寞。“避暑唐宗真得地,年年飛白玉華宮。”的盛況不復存在。
“溪回松風長,蒼鼠竄古瓦。不知何王殿,遺構絕壁下。陰房鬼火青,壞道哀湍瀉。萬籟真笙竽,秋色正瀟洒。美人為黃土,況乃粉黛假。當時侍金輿,故物獨石馬。憂來藉草坐,浩歌淚盈把。冉冉征途間,誰是長年者?”杜甫的這首五言古詩《玉華宮》以凄絕之筆,發興亡之慨,更是對當時玉華宮凄慘景象的真實寫照。
沒有鐵打的江山,沒有鐵鑄的輝煌。分和輪迴的歷史車輪,不論征程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誰也阻擋不了它滾滾前行的腳步。昔日的帝王將相,王公貴族,早已灰飛煙滅。可歲月的滄桑巨變,難改往日自然景色。現如今修葺一新的玉華宮,以成為廣大老百姓度假、休閑、娛樂的場所。我們也只能從僅存的殘磚破瓦中,想象那位奠定盛唐霸業的開國之君的豪氣柔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