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真是非常的無趣,明明是兩個世界,偏在牆上開了些窗;已是吹皺的一池春水,秋波卻穿不過這矮矮的院牆!想來這砌牆的師傅是不曉得風情的,假如在牆上開了個圓拱門,那一定會很浪漫。。。。
我小的時候,牆是個界限------牆裡是我們的:我們廠,我們院,我們家。。。牆外就是另一個世界了,是外面的,是那面的。。。。我們的很熟悉,外面的很誘惑!只是院子的大門只一個,雖然足夠寬,對我們來說卻不一定很方便,許多時候直接翻過牆不僅便捷,也顯出一種氣勢。於是牆垛上便多了許多可以踏腳的豁口,時間長了,不知哪塊磚不結實,便又會出來一兩個小洞,隨着時間的推移,洞口也由腦袋大小漸漸地變大,等到學過了晏子使楚的典故后,一個小門已是儼然落成,許多大人也堂而皇之地穿門而過。。。記得我和我最好的玩伴為了出去玩沒少挨打,因為兩家門挨門,所以常常兩岸青山相對哭,汪洋一片撲面來!那時可不像現在,父母打孩子,那不是個事 !不挨打的男孩是長不大當的。那小門最終和大人們一起共享時,沒人還會想起破牆人的那份執着和快樂!現在想想,如果詩里那人換做是個男孩,怕是就簡單多了,只不免要少了許多教人悱惻的句子。
雖然牆對我們來說有許許多多的不是,卻也並不是障礙,那只是對大人們而言的。但至少牆給了人一種安全感,一種自我的屬性,就像家一樣------牆裡是我們的,牆外是外面的!也就是說,牆裡的就像自家的一樣,牆裡的人也就像自家人一樣,差也差不多!那時天天放樣板戲,好多詞都是脫口而出的,不須過腦子。記得有一次,老爸老媽(那時他們都還英俊漂亮)殷切地問我:爸爸,媽媽是誰呀?------天下人的父母就是我父母!現在看來如果真這樣我的負擔可不輕!也不一定,真要那樣,今天也就不會有窮爸爸富爸爸之分了,也就沒有官爸爸和官二代的說法了!那時宣傳的是個普世的理想,也是我們的爺爺奶奶們年輕時奮不顧身的動力,他們砸的是另一種牆,看不見的,卻又實實在在,壓迫人心的牆,那是一座太結實的牆!
事實上,雖然電影上是這麼說的,但這種看不見得牆卻也是的的確確存在的,即便是在同一圍牆裡,人與人還是有些微的差別,至少我感覺到在我外婆的心裡是這樣的。我們院子里有個小女孩,我們常常在一起撲蝴蝶,滿頭大汗的,直到家裡人叫為止。有一次,剛玩了不多久,外婆就遠遠地沖我招手,讓我回家吃好吃的東西。我跑回來胡亂吃幾口就急急地出去了,讓夥伴們等是不好的!可是不久外婆又找了個新的理由,這樣再三,她終於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問我願不願意到我姨媽家去玩?那當然是我最開心的了,因為可以和我的表哥表妹一起玩了。。。真相是不久以後告訴我的,因為小女孩的家用當時的話說是下放戶,跟我們不一樣(雖然我最小的姨媽這時也下放在小縣城的一個劇團里),老太太不願意她和我在一起!雖然我很想和她一起玩,但終於我又有了好些新玩伴,漸漸不去想她了。。。。
從一個院子到了另一個院子,從舊的圈子進入新的圈子。舊的牆倒了,馬上會有新的。看得見的牆穿越了,卻在內心的牆腳徘徊------牆裡,是過去的安全港;牆外,是未來的彩色夢!生命的過程總是充滿矛盾:柔弱時無所畏懼地探尋卻在到達頂點后止步;年輕時義無反顧地離開卻在垂暮后迫不及待地歸來! 還有什麼比這更加不可思議:昨天的破牆者,也是明天的砌牆人!驚人相似的一點是:今天砌牆的師傅,很少是嘴上無毛的年輕人,是他們不能,還是根本就不屑?生命就是一個個輪迴---------相似而又不同。代溝與其說是認知的差異不如說只是生命階段的不同!愛的本能而築起的保護既是生命初啼時的襁褓也會阻礙着成長中生命前行的腳步,讓我們不要因生命還不堅強便築起一道厚厚的牆,也別像那粗心的師傅忘了在看得見風景的牆上再留個小門-------讓生命在脆弱時得到保護,在成長時看到希望,而在長大後去尋找自己的方向!
後記:這是兒子期中考試的命題作文,兒子說題目很低幼。。。我和太太就此聊了很多,從有形牆到無形牆,從摔嬰女孩到失足老人等等不一,但越聊內心越覺得擔憂,便試着寫些議論,可到了筆下,卻成了一篇懷舊的散文了。16歲時,父親寫了封勵志的信;現在兒子也16了,我想仿我的父親也教他些什麼,卻不知怎麼做。我想我沒法教他今後做什麼,不做什麼,但作為父親,我可以告訴他一些外面的世界,告訴他圍牆以外的事,如果他也憧憬,或許也會像牆邊的孩子一樣執着並充滿期待,而他的爸爸媽媽雖不能讓他成為什麼樣的,卻能抱有期待-------土做的牆再結實也不可怕,怕的是內心的牆,讓人不能逾越。我希望能和我的兒子一起,在牆上鑿個眼,開個洞,留個門,讓憧憬有機會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