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香若蘭(山嵐)
神農嚼荼化解腹內七十二毒賦予了茶的食用性,陸羽揉儒釋道諸家氣質和思想而成《茶經》賦予了茶的文化性,今人集傳承與盈利於一體賦予了茶的奢侈性,從荼到茶六千年的演變可謂滄桑更迭,軼事層累。直至十九世紀末期,茶文化被經濟利益的巨浪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於是茶館、茶秀、茶樓、茶吧、茶室遍地叢生,然真正以傳播茶文化為己任、為宗旨、為樂事者卻鳳毛麟角。兩年前,咸陽青年女詩人東方冰子(劉亞萍)毅然退出丈夫的裝潢公司,決然獨自接過了義烏商城一家茶葉店,更名為若蘭茶室,自此開始了她心儀已久的茶文化進修、傳播和茶葉茶具的經營與鑒藏工作。文人經營任何一個項目,都會賦予它更多的人性化和藝術化的成分,更何況茶。
亞萍屬於厚道、大氣、內斂、勤奮型女性,經商不適合她。經營茶室全是為了圓她的夢,多年前她就設想着能擁有一處安靜、休閑、優雅、半開放式的環境,即可賺錢更能聚集文友賢達傾心交流。正如所願,若蘭茶室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很快的成為了咸陽文化人匯聚的沙龍,遠近友人接頭的據點,茶與茶具愛好者的交流之園,真可謂往來無白丁,四座皆方家。一有閑暇,文朋互約、詩友相請、書畫同道串邀,茶友藏家不期邂逅。相繼而來先是品茗賞器,亞萍嫻熟的濕茶、置茶、滌茶、淋壺、泡茶、出湯、分茶,便有精熟茶道者隨她的動作口中念道着濕壺滌器、普洱入宮、游龍戲水、鳳凰行禮、普降甘霖,賓主情緒系與壺盞之間,茶香醉人時便說古論今,你展開一幅墨寶請大家欣賞,他亮出一卷畫軸與眾人分享,作家奉上新面世的文集與茶爭香,藏家捧出淘來的寶物同紫泥比壽。面熟情疏了話題就生成一團和氣,情深誼濃了便爭得面紅耳赤。亞萍遂殷殷布茶,默默的享受着理性的和風細雨,醉心領略着感性的雷電交響。各界信息在此匯聚,諸家觀點在此交融,八方友情於茶香中蔓延擴展,人生百味於茶海上晾曬開來,久而久之你我他就褪去了各色身份遂結為茶友,茶友的情誼是清澈、自然、完整、醇厚的。亞萍獲益匪淺,茶友興緻蔚然,就隔三差五的頻頻聚首,漸漸形成了一種自然的生活規律,優雅健康的生存狀態。
茶與文化的接軌,茶與友情的交融使得若蘭茶室的品位漸漸提升,知名度迅即提高。誘得茶友慕名尋覓,惹得過客雙腿不由的拐將進來,他們一邊瀏覽挑選一邊側耳聆聽,心思早已被熱聊的話題牽絆住了,就生髮常來之念、參與之心,“若蘭茶室”隨生根腦際。
紅茶的溫柔,綠茶的甘爽,白茶的甜潤在喉與心的空間里盪溢着雨後蘭蕊似的幽香與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