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多少年前,偶遇晏殊的這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內心便如同被一種尋找了許久的韻致所牽引,那種花漫香亭,柳枝輕搖的美便深深的植在了心裡,像一份無以回落的情懷。
愛了,總要想方設法的尋見,就像對於柳。於是,就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邂逅。其實,每一次邂逅又何嘗不是一份期待?不是內心深處的追尋?還記得早年去西湖遊玩,如今回想起來竟模糊了西湖的盛景,唯湖邊的垂柳,婀娜眼前,歷歷在目。初入西湖,薄霧攏紗,煙水迷茫。湖邊,楊柳如綿,絲絲縷縷飄搖着如女子般的溫婉。輕風送爽,柳枝便如青絲浮動,搖曳生姿,曼妙連連。水是靜的,微瀾蕩漾,和着柳枝拂面,讓人感覺置身世外,又如走入一幅安靜的水墨畫里,沒有喧囂的塵攘,沒有濃彩的襯托,只需這一簾柳蔭,便可以把心留住。依水而行,柳絲若夢。不知是水因柳而香,還是柳因水而秀。
就這樣慢慢的走着,思緒不由得被帶到遠古。古時,折柳贈別,傷感如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那個年代,以柳枝問情,曾演繹了多少痴男怨女的離情別緒,又惆悵了多少才子佳人的舊愛新愁。想必“五柳先生”也是愛極了柳,才在門前植柳示情,讓後人揣之端倪,送以佳號。更陶然世外,寫出“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的詩句,字字珠璣,扣人心弦,讓人不得不生出幾分超然物外的歸田之意。
斗轉星移,歲月的年輪踏歌而行。喻柳、詠柳的情致在現代人的筆下怎麼都少了一份靈性與韻味。或許那份詩情畫意只有在唐詩宋詞中才能尋得,每每想起,不免黯然。但卻總也不能抑制綠柳聽風的想念,那份靜雅如同微醺時分的迷醉,讓我欲罷不能。所以,每到公園,必要在柳蔭下散步,她的輕盈,她的婉約,她的多情,沾染着悠柔與感性讓我迷戀,更有一種不急不緩的靜待,如若處世的把持,讓我為之傾情。有人說,柳,只是代表閑情處的唯美。其實,不然。走過春秋,閱盡柳色,徜徉在“萬條垂下綠絲絛”的意境里,你總會發現,她正以柔韌的成長方式日漸蔥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