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像小猴子那樣機靈又調皮,
你像小麻雀一樣活潑又可愛。
一把把雨傘為你遮擋風雨,
一陣陣暖風為你驅除嚴寒,
一個個園丁為你澆水除草,
一縷縷親情把你關懷疼愛。
他們用生命的泉水澆灌着你,
愛永遠是你力量的源泉。
在溫馨的小天地里,處處是陽光的明媚和雨露的甘甜。
你無憂無慮,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可憐天下父母心”,也包括爺爺、奶奶……
他們板著臉訓你,伸手打你屁股,內心是多麼的不情願。
看到你受了委屈,看到你哇哇大哭,他們心在流淚,心在震顫。
當你病了的時候,他們像熱鍋上的螞蟻焦灼不安。
他們為了你受盡辛苦,甘願把最後一顆糖送到你的嘴邊。
他們盼着你長大,又怕你一不小心陷入泥潭。
為了留下紀念,他們給你拍下了很多照片,有“撅豬嘴”、“在中衛廣場”、“黑泉湖蕩舟”、“耍毛毛熊”、“在中山公園”……
為了有更漂亮的形象永久留下,
奶奶抱着你坐班車去了銀川“小溪照相館”。
一張張照片,一份份美麗,洋溢着溫馨,浸透着不盡的疼愛。
當然,即便是現在,他們也收穫着小秋天。
你的歡聲笑語令他們心情舒暢,
你的燦爛笑臉讓他們心情愉快,
你奶聲奶氣的說話和伸胳膊踢腿的表演讓他們開懷,
你的調皮搗蛋也讓他們忘記了生活中的艱難。
他們把你看作開心果、小太陽,優美的小夜曲,
也因而有了美妙的夢想,精神的依戀。
你現在還是一棵小樹苗,沒有經歷過風雨雷電,更沒有見識過風雲變幻。
當然是因為你太小,只知道嘴讒,還沒走出“藍貓和淘氣”的包圍圈。
但現在不但要教你“一、二、三……”
還得給你講“愛拼才會贏”、“梅花香自苦寒來”……
有一天袋鼠寶寶會被袋鼠媽媽送出懷抱,
天鵝媽媽也會驅趕小天鵝飛上藍天。
它們不是心狠,而是心疼,而是愛。
前輩們在日益競爭激烈的世界里懂得了:
不讓寶寶學習就沒有高尚的人格、生存的本領、發展的空間,
不讓孩子吃苦就沒有優良的素質、適應的能力、幸福的明天。
這些,現在你不懂,但總有你明白的一天。
你會慢慢地長大,會在成長的過程中經風雨見世面,會慢慢地體會人世的酸辣苦甜。
他們把你看作春天的花朵、生命的延續、希望的明天、祖國的未來。
你有一點點突出表現,他們都看作美麗的閃光點。
你的一點小小的才能,他們都想到了很遠很遠。
顆顆愛心中包含着希望,雙雙眼光中放射出期待。
你享受着春風的沐浴,也承擔著希望的重擔。
時間會像流水一樣過去,遙遠的希望會慢慢走來。
你會一天天地長大,你會走出幼兒園,
再小學、中學、一路走下去,
也許會走向北京清華、或是上海復旦……
也有可能你會走出國門,去英國劍橋或是美國哈佛、哥倫比亞……
但終歸,你必須踏上回報社會之路,
或是為病人解除痛苦、或是設計電腦軟件、或是建設橋樑大廈、或是設計衛星上天、或是在影視上露臉、或是種出糧食和蔬菜……
在你站穩腳跟的時候,你可能在珠江邊漫步、或在蓬萊仙閣欣賞大海、或在松花江邊看霧淞、或在外灘上遙望“東方明珠”的塔尖……
也有可能你在遙遠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旁、或是在富士山下、塞納河畔……
當然也有可能在茫茫的戈壁灘、廣闊的大草原……
還有可能你鄉戀太重,在美麗的塞上湖城離父母不遠。
我們不希望你平庸,但可能大多是平凡。
你也有可能名落孫山,成為一隻默默無聞的螞蟻。
但只要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耕耘,就會像一座高山。
這是我們的最終期待,也許我們看不到這一天。
父母給了你健全的身體、漂亮的容貌、伶俐的口齒、聰明的大腦,
也盡其所能給你製造了駛向大海的帆船,
但是,路怎麼走,還要看你明天的表現。
雖然路在腳下,有陽光的照耀,又有春風的引導,還有牛奶、餅乾,
但,道路不會平坦,肯定還有荊棘阻擋,迷霧飄來,
你如果沒有決心,沒有勇氣,沒有毅力,沒有努力,
不經過一個個挫折,不一次次地戰勝自我,不能無數次地抗拒“海妖的歌聲”,不能披荊斬棘,驅散迷霧,
就難以擠過千軍萬馬擁擠的獨木橋,
就看不到廬山“仙人洞”五光十色的光彩。
當然,機遇會有一些,有時侯不太明顯,
你要眼光敏銳,緊緊抓住,它有可能給你一片藍天。
但你要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機遇與奮鬥緊緊相連。
還要記住,水滴融入大海才不會被晒乾,十根筷子才不容易被折斷;人是社會動物,要有集體、團結的概念。
有一天,你會長成一棵大樹,
那時你可能事業有成,回到家裡有嬌妻在旁,調皮的兒子在摟你的脖子、親你的臉,或是漂亮的小女兒鑽進你的懷。
你可能記不起爺爺、奶奶親了你多少次,忘了姨奶奶給你買了多少好吃的,忘了叔叔、嬸嬸給你買了多少漂亮的書籍和鉛筆盒,也忘了爸爸抱着你去了多少次醫院,
但你不會忘記他們的情、他們的愛,
因為親情和愛心像小溪流水一樣天長地久,永在人間。
你會在他們無聊時打去電話、孤獨時去他們那兒看看、過生日時送上蛋糕、生病時送上鮮花、經濟困頓時送去匯款單……
還會像接過接力棒那樣把愛傳遞下去,
又像父母那樣為子女操勞、辛苦、期待……
一代代人都有沒做完的夢,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明天。
人生是那樣複雜,又那麼簡單,就是不斷重複,不停循環。
人,就是這樣實現生命的鏈接,逐步地完善,不斷推動歷史的發展。
(2004年4月於永寧縣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