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秀散文>再游大橫山

再游大橫山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再游大橫山

  黑精靈

  陽光明媚的4月,大地披上了盛裝,各種花兒次第開放……

  學校充分利用這一美好的春光,組織學生去遠足踏青,是為了讓學生親近大自然,欣賞春天美景,感受家鄉新變化,同時也為了鍛煉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不畏艱險,戰勝自我的能力;增強同學們的體質,培養同學們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目的地就是我們已經去過不知多少次的,也是遠近聞名的——大橫山。

  消息一經宣布孩子們是歡呼雀躍,同學們進行了精心的準備,焦急的等待着這一天的到來。4月12日早晨大約七點鐘,我們開始出發了,沐浴着陽光,踏着鄉村小道,向著目的地徒步前進。一路上優美的田園風光我們也沒有時間去欣賞,一心想早點到達期盼已久的目的地。

  來到山腳下時,太陽已經很高了。我們仰望着大橫山,他那張飽經滄桑的臉上鐫刻着一道道皺紋,不禁讓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功。舉頭遙望整個山峰鬱鬱蔥蔥,蒼松翠柏高大挺拔,樹木蔥蘢爭高直指,平添了幾分撫媚;山頂雲藹低沉,朦朧縹緲,林間的鳥兒唱着婉轉的曲子,愉悅歡欣,似在迎接着遠道而來的客人;整個山寧靜如畫,好似蓬萊仙子,薄紗蒙面含羞嬌艷,真是筆墨難點,又恰似山野村婦在等待着遊子的歸來。

  我們首先來到,位於大橫山南首的著名的“紅石峽”,這裡就是人們說的“雅丹地貌”也叫“丹霞地貌”,站在這裡放眼望去,猶如一片“火海”。據說大橫山在億萬年前曾是一座火山,每當火山噴發,就會有大量的岩漿向四周流淌,冷卻后就形成堅硬的火山石,又經過許多年的風雨的剝蝕,形成了一個個不同形狀的地貌,造型獨特,別具特色,真是一件件難得的藝術珍品,可現在他們都成了風化了的“紅砂石”,卻也不失往日的風采,走在紅石峽猶如走進了“火爐”,渾身熱血沸騰。以前也多次來過這裡,可能是因為對他了解的不夠多,就沒有現在的這種感覺。同學們在這裡拍了一會照,把風華正茂的身姿與這藝術品,融合在一起,真是完美無缺,盡顯年輕的光彩。

  時間不早了,還有更多的路要去攀登,於是大家依依不捨的離開了紅峽谷,從山南開始了登山。雖說這山只有兩百多米的海拔,可對於我們平時很少鍛煉的人來說,還有有一定難度的。再說山的南首也比較陡峭,從這裡登山更能考驗人的體能。登山的小徑,樹林陰翳,林間小鳥時而飛至樹頂,時而低飛落於地面,在我們的周圍嘰嘰喳喳的好似在招呼我們,歡呼雀躍又似與我們享受登山的快樂。上山的路比較狹窄、陡峭,途中,大家相互攙扶,大同學幫小同學拿東西,遇到了陡峭的地方,同學們不分班級,你拉我,我推你,從不分你我。這是有個同學忽然說我們唱支歌吧,唱歌就不累了,於是大家就開始唱起了歌,一開始幾個人,慢慢的聲音越來越大,波及到所有登山的人,匯成一股激流,那歌聲響徹整個山谷……

  不一會就來到了山頂,同學們不約而同的“哇”,原來這山頂卻是一馬平川,雖說不大,卻也一望無際。這山頂為什麼是平的呢?這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民間傳說”,據說是楊二郎擔山趕太陽,路過這裡不知何故用鞭子狠狠的抽打了這山,把山尖給甩到別處去了,所以山頂是平的,山頂被甩到了另一個地點,就是現在的岱山。站在山頂眺望四周,麥浪滾滾,菜花兒黃,還有農民的在地里辛勤的勞作,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一切都顯得是那麼的和諧自然;遠處大大小小的丘陵都變成了矮子,大好河山盡收眼底,真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順着山頂西端一路往北,大家有說有笑有唱,遇到大家認為好的地方拍拍照。正走着一個同學喊道“看那是什麼地方,怎麼那麼漂亮呀!”大家極目遠眺在蒼松翠柏與竹樹環合之中,隱隱約約露出一個塔頂,她與周圍的景物搭配的是那麼和諧自然,她就是坐落在北山腰的“法華寺”,這可是方圓幾百里範圍歷史最久遠的古建築了。法華塔始建於元朝至正十一年,法華塔結構堅固,建築優美,是我省唯一保存下的元代古塔。大橫山法華塔與“紅峽谷”遙呼相應,形成了一條絕佳的旅遊線。

  文革及後期因無人管理,法華寺破壞嚴重,如今已被拉上了圍牆保護起來了,並豎起了《省重點文化古迹保護遺產》碑文,但還是給人一種惋惜之感。當然,關於法華寺也有着一段鮮為人知民間傳說,使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還會讓更多的人前來欣賞。

  不管怎麼說,大橫山還是有着它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許多慕名前來遊覽的旅遊愛好者。大橫山猶如一個反扣的金元寶,給四周的人們帶來了取之不盡的“福氣”。這裡雖不是很大,來到這裡你可以經受一次爬山鍛煉,欣賞這裡優美的“紅峽谷”感受大自然鑿出的這方讓人流連忘返的神奇的土地;法華寺雖已破舊但仍能讓我們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精湛的造塔技藝。這裡我來過有好幾次了,但一次比一感覺更深刻,只是我笨嘴拙舌,匆匆草就支言片語,難以把這裡描繪的更加美妙展現給世人,還是煩請給位看客親自去領略她的神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