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寫景散文>春謁召廟

春謁召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每到春天,總有那麼幾天,心就像是埋在地下的小草一樣,有一種萌動,想往自然想往遠方,就是在這個春天的一個最好的天氣里到巴林草原謁拜心儀已久的“召廟”。

  召廟位於巴林左旗林東鎮一帶,始於兩千多年前的遼代,后經元清重建,一直香火旺盛,加之有着許多神奇美麗傳說的“桃石山”、“聖水山”等,使這裡更成為了當地頗負盛名的旅遊勝地。也許是緣分未到,我卻一直與之無緣,在今年頭一個清明小長假里,難得塞外草原如此風和日麗,應朋友之邀,經過近三個小時的旅行,終於來到了召廟的桃石山前。

  下了車,步行進入景區,並沒有看到廟宇,只見眼前奇峰異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塊巨大的仙桃一樣石頭,如天外飛來般,鬼斧神工地屹立在峭壁之上。這就是桃石,蒙語名字叫欽達慕尼岩,意為“珍寶石”,傳說是仙人一口氣吹成的。這時,導遊小包告訴我說,這座山也叫靈岩山,別看山不是多高,卻有着北五台之稱。召廟景區不僅僅有神聖的宙宇,還有與之並存的絕妙的幾處景緻,雖不及黃山泰山,卻也是塞外一處值得一游的勝景。

  早就聽說召廟又叫“真寂之寺”,在導遊的介紹下才知道,召廟分為前召和后召,這裡說的是后召名為“真寂之寺”,是兩千多年前的契丹人所建。清朝初年,在遼代佛殿基礎上,后倚石窟前壁,重修喇嘛廟大殿七間。傳說三次到靈岩山拜佛,與一次到山西五台山拜佛,可得同等功德,因此又稱“北五台”。清帝御賜“善福寺”匾額。召廟之稱是因為藏傳佛教的寺院叫做“召”,內地佛教寺院叫做“廟”。於是,在蒙漢雜居的地區,人們便把兩樣稱呼統一起來,叫做“召廟”。

  在召廟燒香朝拜之後,我們參觀了“真寂之寺”南北中三處石窟。喻示着人生三界的三處洞窟石壁上,刻滿了一尊尊佛像,有力士、羅漢、普薩等,有的面目猙獰,有的慈眉善目,造型渾厚粗獷,飽含了北方民族藝術精髓。其中中窟正中為釋迦牟尼佛涅槃像,俗稱卧佛,進去之前朋友對我說,一會兒一定要抱一抱佛腳。我知道他是玩笑話,可是一年前的我,因為接了一部寫遼代的長篇小說任務,所以尋蹤覓古,頗有點“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樣子,雖然交了稿子,可今天在這大遼的發祥地,這佛腳還是要抱的。儘管因為護欄我只能抻出手去摸一摸,但這足以讓我激動不已,感覺佛離我如此之近。心很安寧。

  出了寺門,繞到寺東北,就是上山的路——“閻王道”。蒙語願意為“解除罪孽的道”。是隨山體斜升的小道,狹窄處只容一人,且直立陡峭,向上看,天只是一條深藍的線。“閻王道”是通往桃石的必經之路,越往上爬,石縫越狹窄,刀削斧砍一般。回首下望,兩側峰岩嵯峨,鐵壁千仞,讓人心驚膽戰,不寒而慄。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想再下去,已不可能,唯一的出路,就是繼續向上攀登。在小包的幫助下,我手足並用總算爬到了山頂。在少有的四月的暖陽里,我們盡情地欣賞了山頂風景。春風徐來,陣陣清爽,久居鬧市的喧囂嘈雜之煩惱,如同風捲殘雲,蕩然無存,真可謂險中有樂。

  上山繼續前行,就是一處“金龜探海”。自然生成的龜狀石,橫亘於懸崖峭壁邊緣,那俯瞰蒼生萬物的龜頭,好像在一伸一縮呢。金龜腹下,有一金龜洞,據說在此爬上三遍,便爬出龜壽鶴齡。爬過金龜的肚皮,又轉桃石。桃石三角鼎立,其中一角離懸崖不到一米,山石光禿禿滑溜溜的,且又是斜坡,看着就讓人眼暈。桃石也要轉三圈,說是轉上三圈,便能“逃”過一切劫難,還有一說轉過之後便萬事順利。為何都是三遍呢?導遊告訴我這和蒙古族習俗有關。三是蒙古族人崇敬的數字。禮儀中重複的次數,以三為標準。

  繞過桃石,往東北方看去,層層疊疊的岩石後邊,有一個天然石洞,叫“再生洞”。再生洞有三個入口,從西到東,橫穿整個山崖。每個洞口極狹窄,側身方能入內。走不遠,三洞合一,成為主洞。雖早春漸暖,山谷仍寒。此時,四野無喧,空靈寂靜,置身洞內,寒氣逼人,伸手不見五指,腳下無路,只有側身緊貼石壁,手腳同時使力才能過第一險關。真是既刺激又新鮮。往裡則稍寬,等到一縷陽光投射到洞壁的時候,人們已經離洞口很近了。可是真要爬出去還要有點功夫,因為洞的形狀上寬下窄,回頭看人們從這裡爬出,真像嬰兒從母腹中降生。爬過再生洞,就等於重新降生到人間,所以,到這裡的人們,都從洞中爬一回,以求獲得重生之喜悅。在導遊的幫助下,我們全體成功地“再生”,皆大歡喜。

  原來,桃石山座落在群山環抱的大峽谷中,海拔並不高,它之名,就名在那奇、險、峻、秀的仙靈之氣。遊玩桃石山,每到一處都要冒一些風險,可每一處都有每一處的樂趣。爬過閻王道,鑽過金龜洞,繞過桃石,鑽出再生洞,就等於脫胎換骨,轉世再生了。雖然這些只是傳說,可仔細想來,佛理中生命的意義在此,涅槃是重生的前奏,新生才是萬物眾生的追求。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裡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無不洋溢着靈秀之氣,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古迹繫於一方,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再加上山石古木中,演繹出許多精靈古怪的神話故事,更使這座美麗的小山,籠罩上一層神奇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