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的大門外,順着小路向南走上百十餘步,便是一塊很大的空地,說它是空地,不如說是山坡,坡度足在四十五度以上。小時候,爸爸總在那塊地上種土豆,秋收的時候,挖出的土豆便從坡上滾下來,不用一個個的的撿拾,非常方便,又十分有趣。
爸爸是老師,我六歲以前他一直在外地教書,長達十五年之久,後來終於調回家鄉在中學任校長。回家的感覺真好,雖然當了校長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空閑的時間卻還是有的,於是一閑下來就給那塊地鬆土、打堰、鋤草。爸爸說這塊地特別肥沃,肯長莊稼,種什麼收什麼,是生我那年隊里給我分的自留地。雖然那時的我根本不懂自留地是什麼,但從爸爸的話語中聽出是滿足的感覺。記得那一年種了滿坡的大豆,秋天的時候,一棵棵豆蔓上擠得一個個飽滿圓潤的大豆,是全家人最開心的事情。
有一年春天,爸爸去縣城的教育局去開會,帶回來幾棵蘋果小樹苗,回來就種在坡上,爸爸說,清明節種樹最好活。果然,只幾個星期就長出嫩芽來了。後來院子里蓋房子,爸爸又把院子里兩棵胳膊粗的杏樹移到坡上,居然也活了,還有一棵香蕉梨樹、一棵李樹都移過去了。因為這些樹都是爸爸在外地教書的時候帶回來的優良樹種,果實都特別的大,所以不捨得砍掉。漸漸的坡上的樹多起來,種類也多起來,一棵棵長得枝繁葉茂,旺盛極了,於是,爸爸在這塊地上跑得更勤快了,常常在樹下仰起着頭仔細的看着樹枝,摸着樹榦,像是哺育孩子一般細心。爸爸還給這塊種滿了各種果樹的坡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後花園。
春天來了,各種果樹開始吐出了嫩芽,枝頭頂起了一個個的小花苞。清明剛過,園子里的果樹就爭先吐艷,展示着各自的風采。最早的是桃花,有一句歌詞唱的“三月桃花開,親人捎書來”就是說桃花在三月就盛開了。幾乎過不了幾天,杏樹也開滿一樹的粉紅色或潔白的花兒散發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讓人置身於仙境的感覺;杏花開罷,李花也綻放出稠密的小白花,又是一樹的芬芳。蘋果花是開得最晚的,都在梨花之後,總之,一夏都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風兒一吹,香飄滿園,惹得成群的蜜蜂蝴蝶在花間翩翩起舞,真是美妙極了!
花兒開過,結出綠色的小果實,毛茸茸的杏兒,光亮亮的李,簡直是一道美麗的園林風景。這時候,爸爸就更忙活了,每天一大早就在園裡拔草,疏果,修剪野枝,滿臉都是希望。
七月,杏子熟了,黃澄澄的綴滿枝頭,正趕上假期,可以吃個飽,我爬樹的技術可是一流的,看準了哪枝杏子最熟,長得最大最養眼,就順着樹榦爬上去,然後坐在樹叉上慢慢的吃,吃好了拍拍手,哧溜一下溜下來,真帶勁!爸爸種的杏子都趕上雞蛋大了,連杏核都可以吃。八月,李子又熟了,滿樹紅紅誘人的李子讓人看了直流口水。特別是那股清香的味兒,真想大大的咬上幾口才過癮;國慶節,梨和蘋果又是園子里的主角,沉甸甸的壓在枝頭,伸手就能摘到。甚至躺在樹下也能摘到,真是一種享受。深秋時節,天氣變冷,都快上凍了,園裡那棵一直翠綠的桃樹果實才開始成熟,這是園裡最晚的一季果實,爸爸把它視為珍寶,對它也最細心,常常不讓樹上生一條蟲子,長一片壞葉……
從春到秋,後園都充滿了收穫,媽媽在爸爸的果樹空隙的地上圈上一圈籬笆種上蔬菜,整個夏天就有水靈靈,鮮嫩嫩的吃不完的水果蔬菜。爸爸是個善於動腦筋的人,他常常鑽研他的果樹,在同一棵果樹上嫁接不同品種的水果,最成功的作品是在李樹上嫁接了杏樹的枝,結出的果實爸爸把它叫做杏梅,比杏和李子要好吃的多,皮薄,肉大,水靈,又甜。還有梨樹上長着蘋果,或者幾種不同形狀,不同品種的梨,成熟季節,你可以在一棵樹上看到幾種顏色的果實,紅的、綠的,黃的,美極了。後來,我們慢慢地把這塊園子叫作百果園。
是啊,這裡傾注了爸爸太多的心血和精力。每一顆果實都有爸爸的辛苦和汗水。一定意義上說,更是爸爸的精神支柱。我們一家都愛這個園子,它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樂趣,也讓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現在多少年過去了,爸爸蒼老了許多,但百果園卻在
爸爸的呵護下越來越美麗了,果園的果樹種類越來越多,盛夏,一棵棵果樹撐起一片片綠色的傘,把太陽擋在外面,搬一把椅子躺在樹陰下看報,摘了新鮮的黃瓜、西紅柿擺上桌子,跟朋友小飲幾杯,那是多麼愜意的事啊。
爸爸的晚年因為有了百果園而不寂寞,那是任何代價都換不來的精神財富。在異鄉的我只希望爸爸媽媽能健康,快樂!
我愛爸爸媽媽,也愛着美麗的百果園。
2008.8.14日晚1:37分